中国近代航空始于清朝末年,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,封建社会的统治被逐渐打破,国门大开,西方的大量学说涌入闭关自守的中国,现代航空知识也随之传入。一些有识之士也开始摸索属于中国自己的航空道路。19世纪后期,中国的第一个氢气球由华衡芳于天津武备学堂自行设计制造完成,中国的航天道路有了一个突破性的进展。
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,政府组成了航空队,当时一批有志于航空报国的人士投身于此。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冯如。冯如于1909年9月造出一架飞机,9月21日试飞成功,并就任当时的广东革命军政府的飞机队队长,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奠定了基础。
但直到1949年,中国的航空事业还十分落后,发展极为缓慢。新中国成立后,才真正获得了迅速发展。新中国成立不久,中央就决定设立航空工业局,统一负责飞机的一切维修工作。经过几年的努力,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飞机“初教5”于1954年试飞成功。1956年,由沈阳飞机厂制造的歼5仿米格-1喷气式战斗机也飞上了天空。
20世纪六七十年代,中国航空工业进入完全依靠自己力量,独立自主地建设和发展时期。到70年代后期,中国航空工业不仅在东北、华北、华东有了比较强的飞机及其配套生产能力,而且在中南、西南、西北等地的“三线”地区建成了能够制造歼击机、轰炸机、运输机、直升机及其发动机、机载设备的成套生产基地。航空工业布局发生重大变化,形成了比较完整配套的生产能力。
航空工业经过一百多年来的不断发展,航空已经成为21世纪最活跃和最有影响的科学技术领域。该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标志着人类文明的高度发展,也代表着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。